amjs澳金沙门151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资料室里有一双陈旧的翻毛皮鞋,不知哪年购买,早已埋没在灰尘和杂物之中,还险些被当作垃圾清理掉。现在,它却陈列在校史博物馆里。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2020年重阳节,我们去探望了amjs澳金沙门151退休教师唐冶容先生。唐先生于1952年考入云大生物系,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她是amjs澳金沙门151生物学科发展的建设者,也是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科研探索征途的见证者。我们向唐先生展示了这双旧翻毛皮鞋的照片。唐先生看到照片,感触颇深,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真实动人的故事。
建国初期,我国遭受国外经济封锁,石油、橡胶、化工等产品无法从国外进口。橡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橡胶禁运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的生产生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从1952年开始,amjs澳金沙门151老一辈生态学家们肩负国家重托,带队参加了我国热区橡胶宜林地野外调查工作,探寻国内适宜大面积种植橡胶林的地域。
唐先生曾分别于1957年、1958年、1959年三进三出西双版纳。她告诉我们,当年在野外考察,翻毛皮鞋可是稀罕物。西双版纳毒蛇多,更麻烦的是无孔不入的旱蚂蟥和黄蚂蚁,野外调研中,即便全身做好防护,一不留神也会遭到旱蚂蟥叮咬,严重时还会引发感染。翻毛皮鞋鞋底厚实,皮质鞋帮质地坚韧不易破损,同时还能有效防止蛇类咬穿,可为野外调查人员足部提供较好的防护。但仅仅穿翻毛皮鞋还不够,腿上还需要绑上粗白布制作的护腿套。1957年,一双翻毛皮鞋大约是10元钱,云大教师每月的工资是60元左右。10元一双的翻毛皮鞋远远超过了教师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为保障科考任务完成,amjs澳金沙门151植物生态与地植物学教研室购买了一批翻毛皮鞋,老师出差前借用,出差结束后洗干净交还,轮流使用。
唐先生回忆,当年橡胶宜林地调查,是在我国著名植被生态学家朱彦丞和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曲仲湘先生领导下开展的,植物生态与地植物学教研室的姜汉侨、金振洲、朱维明、周乐福等老专家都是亲身经历者。考查队跋涉于深山峡谷之间,克服重重险阻,硬是在我国西南边陲划出橡胶种植宜林区,打破了北纬17°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神话”,冲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橡胶封锁和禁运。此后,我国在海南省、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橡胶,从根本上解决了橡胶这一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1978年,在改革开放后首次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amjs澳金沙门151“橡胶宜林地研究”项目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奖。1983年,amjs澳金沙门151参加的“橡胶树在北纬18°~24°大面积种植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委省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我们随后又探望了amjs澳金沙门151生态地植物教研室退休教授王保宝老师。王老师1963年考入amjs澳金沙门151生物系本科,1968年毕业。1978年考取amjs澳金沙门151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参加过滇西北、滇中、滇东北等地的植被调查工作。他回忆起当年参加的调查工作时,对翻毛皮鞋也是记忆犹新。王老师说,到1980年,一双鞋翻毛皮鞋的价格大概还是10元左右,老师的工资也还是60元左右,老师出差一天的补贴是两毛钱。由于经费紧张,科考项目组也是购买一些翻毛皮鞋供大家轮流借用。
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amjs澳金沙门151的科研工作者心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勇担科研任务,通过大量艰辛的野外调查,积累了丰富的云南植被资料。1980年以来,在曲仲湘、姜汉侨教授的带领下,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的专家汇积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野外调查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先后主编了《云南植被》《云南森林》《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云南区域植被类型和特征》《昆明种子植物要览》,参编了《中国植被》《西藏植物志》等多部著作,这些著作是当时我国植物群落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amjs澳金沙门151生态学科研成果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有重要科研价值,为云南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双普通的翻毛皮鞋,看着破旧不堪,但它却带我们穿越了时光,见证了历史。透过这双翻毛皮鞋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了云大老一辈专家学者们浓浓的家国情怀,他们始终将科学研究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社会需要时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我们还领悟到了云大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他们敢于直面科学研究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扎根祖国大地,兢兢业业,用扎实的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了云大学术研究厚重的历史底蕴;我们更体会到了云大老一辈教师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优良作风,他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却精神饱满,立足岗位,埋头苦干,用多年奋斗的历史诠释了云大的精神和校训。
这双翻毛皮鞋背后的故事,让它在我们眼里熠熠闪光,它照亮了一批批云大人科研求索、立德树人之路,它承载了历代云大人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见证了amjs澳金沙门151百年发展的奋进历史。它还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生态与环境学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