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历
要 闻 云大首页 > 要 闻 > 正文

林文勋:从时代榜样中汲取精神力量和人生启迪—学习张桂梅老师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0日  []

从时代榜样中汲取精神力量和人生启迪

——学习张桂梅老师先进事迹


amjs澳金沙门151党委书记 林文勋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同上一堂思政课,共同学习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共同去感受榜样的力量、时代的精神,并以此激励我们见贤思齐、敦品励学、立志成才,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国家民族进步与社会发展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共同成长进步,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学们,你们正生活和成长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时代榜样、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张桂梅老师胸怀党的教育事业,数十年扎根云南边疆民族山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和人生。她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物”“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云岭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等荣誉。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的工作极其平凡,但她的事迹却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中国好人》颁奖词这样评价她:“他乡的生活提纯着您温暖的善良,人生的苦难从未撼动您执着的坚强;没有孩子,却被几百个孩子称呼为“妈妈”;日子清苦,内心却总能安享另一种阳光……”张桂梅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时代的精神丰碑。

更令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是,张桂梅老师就是我们的校友,曾就读于我校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她在《我的云大》这篇回忆文章中写道:“2001年,44岁的我又负笈昆明,走进了神圣的知识殿堂——amjs澳金沙门151。用知识充实自己,为社会、为别人多做那么一点事情,始终是我最大的愿望。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愿,一直向往的云大成为我的又一个母校。”她强调:在云大学习期间,“母校情、师友情、同窗情,融汇成一股磅礴暖流,浇注了我的心灵……云大三年学到的知识、得到的收获,让我积蓄了更大的力量,迸发出更多更持久的热情。”同时她深情表白母校:“我的云大,我的牵挂,让我心怀感恩地向您说一声:您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那一片云彩!”张桂梅老师以云大为傲,云大也以张桂梅老师为荣。作为amjs澳金沙门151的杰出校友,张桂梅老师以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和“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的云大校训,为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张桂梅老师,从她的事迹和精神中去接受教育、寻找启迪。

一、张桂梅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每一位人民教师来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张桂梅老师始终把党的初心和使命记在心上,坚定理想信念并矢志不渝,为之不懈奋斗,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生动篇章。

张桂梅老师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19978月,张桂梅老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于平凡中见忠诚、见品格,于困苦中见情怀、见担当。张桂梅老师早年丧夫。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以外,她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却笑着说:“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她还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践行着“只要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坚定誓言。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面对繁重的工作,二十多种疾病缠身,数次病危入院抢救,但她却依然坚定信仰,不离不弃。她说:“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有浑身病却不死,比一个正常人还苦得起?因为我有追求和信念,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历经磨难,方显初心与本色。她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员的精神丰碑。

张桂梅老师始终将国家需要、人民期盼牢记心头。从十几岁响应党的号召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起,张桂梅老师就始终把个人的人生与国家需要和人民期盼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长期以来,张桂梅老师没有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偏远、越走越艰苦。1996年,张桂梅老师的丈夫去世后不久,她便放弃了在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自己主动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工作。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先后到了华坪县中心学校、华坪县民族中学教书。在被认为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她主动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在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地区扎下了根。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她义无反顾,亲手创立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中学华坪女子高中。面对艰难困苦,她说:“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张桂梅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铿锵誓言。

张桂梅老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奋斗不息的精神。选择随遇而安还是选择奋斗进取,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现实抉择。本来,对于多灾多难的张桂梅老师来说,选择随遇而安也无可厚非。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她选择的是奋斗的人生。但是,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困难与艰辛。令我们最为感佩的就是她创办华坪女子中学的经历。到华坪工作后,张桂梅老师看到当地女孩大量辍学,这是当地很多家庭长期陷于贫困的重要原因。只要让一名女孩上学并走出大山,就能拯救一个家庭和改变三代人,从而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于是,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想法。不过要创办一所女子高中,谈何容易,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钱从什么地方找?为此,她走上了四处筹钱的道路。这其中曾到处遭人讥讽,有人甚至认为她就是一个疯子,但她并没有放弃。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建成开学。但之后一个阶段的发展也并不顺利。创办不久,由于条件艰苦,一些教师相继离开,但张桂梅老师也初心不改,而是做好几名党员教师的工作,一直坚持下来。在她与同事们的坚持下,华坪女子中学度过危机,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云岭大地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为中国教育扶贫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这种奋斗精神和人生境界,成就了无数学子的未来,托举起了贫困山区无数家庭脱贫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学子:“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并强调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对青年学子寄予了无限期望。作为青年学子,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绘就好自己出彩的人生。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心中有信仰,人生就会有方向,脚下才会有力量。我们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志存高远,努力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

其次,要始终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和社会的进步之中。有一位智者曾经问道: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众人不知如何作答。智者说:只有将它放入大海之中,才会永不干涸。我们每一个人就好比一滴水,只有将自己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广阔海洋才能够焕发出无穷的力量。青年学子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之中,勇敢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任,在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事业中实现最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再次,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强者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张桂梅老师曾说:“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奋斗到老,将是我不变的信念!”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诸行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是要学习这种精神,立足实际,埋头苦干,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建功立业,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二、张桂梅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生动诠释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追求

北宋大儒张载曾有言,知识分子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与价值追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张桂梅老师始终饱含家国情怀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敬业奉献,无私付出,生动诠释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与价值追求。

张桂梅老师的身上,始终体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有句名言:“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袓国的事业。”张桂梅老师心怀大我,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执着追求,公而忘私。1997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坚持工作,一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到昆明做手术,当时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让医生都难以置信她怎么能忍受这种病痛。等张桂梅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医生嘱咐:“张老师,事业是大家的,生命是自己的,请你今后多保重!”并要求她最少也要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可是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过度劳累,12月,她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却迟迟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她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1998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很厉害。她却仍然拒绝入院治疗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这些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深刻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天下胸怀,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与担当。

张桂梅老师的身上,始终体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张桂梅老师常说:“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在民族中学教书的时候,她就对学生辍学问题深感痛心。她不断家访,让村干部跟学生家里沟通,宁愿自己出钱也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她说:“我不让这个班的孩子因为交不起书费辍学,我拼老命,一边教书一边往回找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张桂梅对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愈发深刻。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张桂梅发现,总有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去大山里找,发现有的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了。她意识到,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这种情况不改变,贫困山区脱贫发展就难有希望。这正是她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的初衷。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改变山区的命运,她无怨无悔。她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在为社会做贡献时,我们觉得值了。不管怎样,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又一次深刻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社会责任?什么是义不容辞?

张桂梅老师的身上,始终体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了办好华坪女高,张桂梅老师已经达到了无私无我的状态。为了她深爱的教育事业,张桂梅老师的“抠门”是出了名的。她吃得异常简单,很多时候一杯水加一个饼就是一餐;用的、穿的也极为简朴,衣服常年就那几件。张桂梅说:"我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一些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我身上套的。”即便如此,她却安之若素,慷慨解囊,兴教促学。工作几十年,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工资、奖金和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50多万元,她全用在了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建设上。1998324日,38名华坪县政协委员到民中视察,听说张老师的事迹和病情后,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说:“没想到在商品经济大潮泛起的今天,面对以金钱来衡量劳动价值的现实,还有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全体委员当场向张老师深深地三鞠躬以示敬意,自愿捐款6230元给张老师治病。4月,县妇代会召开,妇女代表们被张老师的事迹所感动,再次向她伸出友谊之手,自动捐款6043元充作她的医药费。会议结束后,县委主要领导率领县妇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看望张老师,并把捐款交给她。政协委员的捐款张老师分文未要,全部转捐给了学校维修破烂的校舍。于是,县里领导下了死命令:“妇代会的捐款必须全部作为张老师的医药费开支,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也不得捐给任何组织部门。”但张老师说:“是华坪给了我再次振作的机会,是华坪人民帮助我渡过难关,我捧着的何止是6000多元钱,而是华坪人民一颗颗滚烫的心哪!华坪人民的情义,领导们的情义我收下,并将永远珍惜,但钱我不能收。”最后她把这笔钱又转捐给了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这无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什么是公而忘私?什么是无私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每一位青年学子,要向张桂梅老师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和价值追求,心存大志,胸怀家国,自觉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与时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伟大进程中,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三、张桂梅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生动地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人民教师的先进代表,张桂梅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张桂梅老师始终用生命之灯点燃希望之灯,照亮了无数学子前行的路。张桂梅老师是当之无愧的“燃灯校长”。她几十年如一日,投身贫困山区的乡村教育,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最美赞歌。“张桂梅如同一盏灯,以一生的坚守永葆初心,点亮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同一团火,以对贫困学子的深情大爱践行初心,温暖了学生的心灵;如同一面旗,以对党和人民的感恩滋养初心,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如同一颗星,以对事业的情怀担当彰显初心,启迪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健康成长。”这是张桂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丽江市委有关领导的深情总结。张桂梅老师一生奉献,燃烧生命的烛,为孩子们点亮了希望的灯。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责任与追求。华坪女子高中建校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连年来,全校高考上线率、升学率高达百分之百,本科上线率稳居丽江市前列。到2020年,一本上线率达到了惊人的44.03%,排名全市第一,成为当地的教育奇迹。很多差点辍学的山里孩子,走进了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改变了人生轨迹。1800多个学生的背后,就是1800多个家庭,是无数生命和希望的延续。如今已经60多岁的张桂梅老师还没有退休的想法。她现在的愿望是,自己的身体能好一点,能多送走几批学生,让更多学生的命运得到改写。她常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习近平总书记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这样评价张桂梅老师:“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张桂梅老师始终用仁爱之心传递无疆大爱,为无数学子提供了前行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张桂梅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既重言教,更重身教,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10余年来,张桂梅任校长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但她却把家长会开到了无数家庭、无数村寨,把无疆大爱播撒到华坪的山山水水之间。为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了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情况,张桂梅老师十余年前就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家访之路。她说:“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名学生的家里去看看。”十余年来,张桂梅的足迹遍布全市各县(区)偏僻村寨。一次家访,到了山下,司机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学生的家在山顶,仅有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老师至今心有余悸。到去年,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1年,覆盖学生1345名,行程近11万公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大爱和精神正在为无数学子所传承。

教育的本质是发现人和塑造人。今天,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教育更要突出使教育者实现自我教育这一价值和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张桂梅老师始终身体力行,激励引导着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奋发前行的不竭动力。华坪县委一位领导曾说:“只要有了张桂梅教师的精神,华坪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华坪女高以精神的跨越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成为当地的教育奇迹,为西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脱贫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我们又一次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张桂梅老师就是这样的筑梦人。她说:“去竭尽自己的全能为社会服务,为我们国家服务,能为所有的人类多做点贡献就是我的梦想,实际上我想她们也应该成为这样的人。”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周云丽2015年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和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用希望传递希望,用梦想点亮梦想。

学习张桂梅老师,就是要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只有实现了自我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领会教育的本质,践行教育的真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所以,同学们要学会自我教育,以自我教育去达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并最终超越自我。这样,我们就不会虚度大学光阴,不会虚度青春年华。

同学们,典型就是榜样,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在激励着我们,时代在召唤着我们,党和人民在期待着我们,新时代需要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要见贤思齐、敦品励学,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新时代勇立潮头、坚定理想、锤炼品格、炼就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华章。


(备注:此文系20201119日在amjs澳金沙门151讲授学习张桂梅老师专题思政课的讲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