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 集成创新
努力开创高校“一带一路”研究新局面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中共amjs澳金沙门151党委书记 杨林 教授
2018年7月14日
尊敬的李小三部长,各位会员代表,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同志们:
刚才,大会选举我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长,我衷心感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厚爱,衷心感谢各位代表和各位理事的充分信任。
我深知,“一带一路”研究分会理事长这个岗位,担子不轻,责任重大,我一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部署和要求,引领和团结各会员单位,开放合作,集成创新,尽心竭力,不负重托,努力为高校开创“一带一路”研究新局面、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些想法。
第一个认识,amjs澳金沙门151必须珍惜抓住分会成立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举全校之力做好服务工作。
这次,amjs澳金沙门151当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理事长单位,这是amjs澳金沙门151继去年入选全国首批建设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后,又一重大机遇,重大平台。
这是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整合全国相关教育资源,积极支持amjs澳金沙门151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
这是云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支撑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支持amjs澳金沙门151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
这也直接得益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小三同志的共识共为,得益于发起成立分会的各兄弟院校的鼎力支持。
在这里,我代表amjs澳金沙门151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代表amjs澳金沙门151表态,我们一定举全校之力,做好分会的建设和服务工作。
第二个认识,分会必须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职责,紧密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研究。
知来路明方向,方能致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一带一路”定位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并赋予其作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发展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的历史重任。
教育在“一带一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我国高校来说,就是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自觉、主动、有意识的成为“一带一路”事业的参与者、同行者和利益共享者,并在服务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发展实践中促进自身“双一流”的建设。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5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独立设置了“一带一路”研究机构,有近100所高校开展“一带一路”研究。此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已经拥有67个分支机构的情况下,还同意批准设立新的分支机构,这就充分证明了新时代的需要,证明了“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成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充分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一带一路”研究分会的期待。
各位代表,建设双一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全新命题。对于每一所中国的高校而言,“一带一路”倡议都是可以依托和承载的发展平台。在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各类高校自身的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提升,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大学、包括民办大学、广电和网络等便于终身学习的大学等,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的切入点与生长点,充分展现自身的特色,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个认识,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和研究中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优势。
我非常认同中国人民大学程方平教授的观点,中国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一是要意识到高校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当好先行官。“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价值将远远超出经济、商业、金融和外交等领域,在文化、教育、法律、艺术、交通、科技、宗教、环境、资源、历史等方面,也将产生不可估量和全方位的重大影响。二是要意识到高校智库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作为一个正在推进并逐步实现的重大理想,“一带一路”倡议会遇到各类问题与挑战。沿线各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历史、宗教、政体、制度、习俗、观念、道德、伦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变数和复杂性,将引发随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会有大量的资讯、情报、预测、应急等事项需要快速、准确、主动、适宜、务实地应对,为此建立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国别区域精准研究智库已成为必须。在这个重大的问题和挑战面前,高校的人力资源、学术资源、设备资源,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三是要意识到高校在人文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与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及其科研、情报、预测、交流等部门不同,高校更多地体现出民间性、学术性、多元性、包容性等特征,因而在不同宗教、不同政体、不同观念、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处理国际关系会有更多、更通畅、更灵活的交流沟通方式。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既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进行充分深入交流的理想通道,可配合国家做许多有利于工作推进的重要工作,也可以在危机状态下起到缓冲和推进理解的重要作用,为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与创新尝试。
基于以上三点认识,我想就做好分会工作,与大家交流三点看法,核心是“共商、共建、共享”。
一、坚定办会方向,共商合作之路
万事开头难。作为新成立的机构,能否打开分会的工作局面,首要在于明确方向。2017年7月,提出了“站位、定位、进位”三个关键词。其中,首要的是“提升政治站位,把握办会方向”。他讲道:“做好学会工作,需要我们从全局出发、向前展望,知道我们在哪里、要往哪里去。”这为我们分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国高教学会的分支机构,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和推动分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这是根本政治要求,必须毫不动摇的坚守。
在坚定办会方向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会员参与面较广、研究方向多样的分会,我们应该充分的共商发展之路。“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一个是一个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倡议。因此,对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我们更应该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我们的会员单位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都有自己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都在“一带一路”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如果把大家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研究,就能产出更重大更高质量的成果。这也是分会建设的重点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共商原则,在分会的框架内,充分发挥会员单位的积极性自主性,共商合作模式,共商活动形式,共商交流方式。
二、履行会员职责,共建合作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会的分支机构,必须严守学会章程和分会管理办法,坚持和发扬学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规范办会、创新强会”的传统,重点落实好提出“四个服务”的要求,即服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服务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高等学校的办学治校,服务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探索。
作为理事长单位,我们期望大家团结协作,努力共建以下合作机制。
1.建立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全体理事工作会议,不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2.设立研究课题,每年针对“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设立一批开放研究课题,形成咨询报告。
3.举办高端论坛,整合分会所有会员的力量,合力打造中国高校“一带一路”研究高端论坛,每年举办一届,由不同会员单位承办。
4.组织学术培训,每年确定一个或几个主题,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培训。
5.开展调查研究,每年围绕“一带一路”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组织相关会员单位开展重点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6.设置重大奖项,围绕“一带一路”研究设置一系列重大奖项。如: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支持下,今年下半年,amjs澳金沙门151将举办首届“云南省‘一带一路’研究贡献奖”评选活动,其中特等奖一个,奖金100万元;优秀奖五个,奖金20万元。欢迎并期待各位会员参评。
当然,合作的机制还有很多,我们愿与大家一道,在未来分会的建设发展中,共同谋划,积极推动。
三、坚持集成创新,共享合作成果
分会的建设发展,对内要充分依托各会员单位,对外要坚持开放合作,集成创新,加强与其他分会,与其他社会组织、政府、高校、企业的合作,真正开门办会、开放办会。
如果大家有机会参观amjs澳金沙门151呈贡校区泽湖边的东陆碑廊,就会看到曾经就职amjs澳金沙门151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我想,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我们要共同努力,构建跨地域、跨学校、跨学科的合作机制,共享各会员单位的信息和资源,共用研究与教学成果,形成综合集成效应,对重大问题开展集体攻关,对重大课题进行集体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善不外来,名不虚做。良好的声誉要靠自身的努力来争取。我坚信,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坚强领导下,有341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532位会员代表亲自赴会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分会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务实进取、奋发有为、影响广泛的学术组织,成为国内“一带一路”研究不可替代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一带一路”研究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加快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