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早日建成一流大学而共同努力奋斗
——在2018年1月4日全校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林文勋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教师大会,首先向大家新年问好并衷心感谢老师们为amjs澳金沙门151建设与发展做出的贡献!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向大家报告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有关情况,动员和组织广大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流大学的建设之中,为把我校早日建成一流大学而共同努力奋斗。
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成一流大学是全体云大人的梦想
amjs澳金沙门151虽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但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传播正义真理”,创建一流大学为追求。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amjs澳金沙门151列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5所高校之一,使云大实现了从边疆走向世界的辉煌。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将amjs澳金沙门151列为重点建设院校,这既寄托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也是一代又一代云大人不懈的追求。2017年9月,amjs澳金沙门151进入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是历史性的跨越,也是全体云大人90多年来最大的梦想。
建设一流大学是全体云大人的云大梦。首先,云大梦具有全体性。只有全体云大人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好梦成真。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鼓舞的是,云大列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后,许多年逾八九十高龄的离退休教师或写信,或通过短信,表示要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再尽绵薄之力。同时,一些校友也以同样的方式表达要为学校做出新的贡献。这对我们是极大的教育,对我们在职的每一位教师和教职工来说,一流大学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第二,云大梦具有全面性。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院、每一个部门都是一流大学建设的主体。只有大家都发展好了,学校才能实现宏伟目标。第三,云大梦具有全过程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我们奋斗的过程,是我们书写新的历史的过程。我们就是要在此奋斗过程中,争取早日将amjs澳金沙门151建设成为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
为此,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奋斗。
第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我们的主题。要加快发展,永不停步。在《amjs澳金沙门151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我们突出了发展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统筹安排了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化、内部治理结构、社会参与、党的建设等等方面,涉及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也希望每一位教师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这里要向大家特别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要正确理解学科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的关系。这次“双一流”建设,学校重点安排了民族学、高原山地生态与地球环境、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生命与分子科学、天文学五个一流学科(群)建设。目的是以学科建设为牵引,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学校的整体建设,并不是仅仅建设这五个学科(群)。同时,我们还要实施基础学科振兴计划、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计划等。还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除学科建设之外,我们还要培养一流人才,建一流队伍,出一流成果,育一流文化,推动一流的国际化,建一流的管理。这些都是重要的任务,都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近两天,网上有一则帖子讲,云大一流大学建设中不建设经济学科。相信这个帖子不少人已经看到。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换一个角度来讲,即使我们要重点建设那5个一流学科(群),但学科建设是离不开学科生态的。最近,我还专门写了一篇短文《谈学科生态建设》,没有其他学科建设水平的相应提升,这五个学科(群)也是难以建设成为一流的。所以,希望大家要准确理解这一点。归根结底一句话:一流大学建设,人人有责。二是学科项目的申报问题。前不久,学校组织第一批建设项目申报,我们以学院(研究院)为单位进行推荐申报。目的是强化学院建设主体责任,推动“校办院”向“院办校”的转变,实行目标导向的项目建设管理。同时,我们想将本次的建设项目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申报区别开来,我们目前的建设项目仅仅是第一批申报,今后还要分批组织。请大家提前思考并积极申报。学校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都能出彩。
第二,要坚持改革。制约学校当前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体制机制不活、管理僵化是师生们反映最大的问题。省委省政府也要求我们要破除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现在,我们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改革是强校之路。为此,学校决心改革,近期制定并即将出台十多个改革文件。改革涉及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利益,但我要向大家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改革的出发点是依靠大家,保障大家的权益,充分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实现人人参与发展,人人共享发展成果。所以,请大家要准确理解学校的改革,支持和参与学校的改革。
第三,要振奋精神。一流大学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给了我们专项建设资金支持。这对我们的发展非常重要。但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建设一流大学并不只是钱的问题,我们更需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自己要振作精神,锐意进取,才能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高远的目标。人是需要有精神、有理想的。精神的力量可以克服我们很多的不足与困难。对此,我在很多场合都谈过。总之,我们要以精神的跨越来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二、树立教师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你们是学校的主人。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讲过一个观点:“学者就是大学”。他同时还讲了一个故事。据说,艾森豪威尔将军退役后,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在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讲演会上,他对获奖者讲道:在众多哥伦比亚大学的雇员中,你能获得如此重大的奖项,学校深以为荣。获得者在接着的讲演中,对艾森豪威尔回应道:尊敬的校长先生,我们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雇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您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雇员。这则故事颇为耐人寻味。
我们建设一流大学,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水平代表着学校的水平,教师的高度代表着学校的高度。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否确立,主体作用是否发挥,决定着我们一流大学建设的成败。我曾将建设一流大学比喻为一场大决战,要打赢这场大决战,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充分依靠教师,组织教师,全面调动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历史将会证明,一流大学的建设辉煌是你们大家铸就的!
这里,我想着重讲三点:
第一,全体教师要提高站位。amjs澳金沙门151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启了云大发展的新篇章。这给学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更新的任务、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要有一流的思想认识和眼界,看问题要站得更高,想得更远,要自觉以一流大学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一流的担当,勇于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使命。要有一流的作为,讲求实干,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要着力打造云大命运共同体。建设一流大学,必须群策群力。我们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这里,我谈三个问题。一是何为爱校如家?只有做到爱校如家,我们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云大就好比一台运转着的机器。我们是千方百计想让这台机器运转更快、更好,还是躺在机器上不动,任由它随意运转,抑或忙着拆机器上的零部件?我想,只要千方百计让这台机器运转更快、更好,就做到了爱校如家。二是何为爱岗敬业?我们每一个人,必须珍惜自己的岗位。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要立足本职,认真履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对教书育人而言,我们主张不能仅当成一个职业来对待,希望大家将之当成事业来做,真正做到敬畏知识、敬畏学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三是何为爱生如子?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对待学生,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要给予学习、生活上的关爱,让同学们感受到教师的力量、教育的力量,促进他们尽快成长成才。
第三,学校要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一所大学如果做不到尊师重教,就是没有希望的大学,没有出路的大学。“尊师重教”我们经常讲,但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的领导干部,多数来自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观念,机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心系教师,全力做好教师的服务工作。
在本次学校制定的改革文件中,我们对机关工作人员也有明确要求。今后,对于没有服务意识,办事过程中故意推诿、拖延和刁难教师的行为,一经查实,学校将严肃处理。
三、强化使命担当与学者修养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教书育人、教书报国、教书济世,凝聚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宋代,大思想家张载对这种使命与担当做了高度概括,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那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抱负、一种目标、一种担当,我们应有这样的追求。
这里,我想特别辨析一下孔子的一句话,即“五十知天命”。不少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过五十就不再有所追求,应随遇而安。其实,这是对孔子原意的极大误解。孔子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段话,主要是讲他的学习和修养过程。联系到孔子的经历和思想言论,“五十知天命”虽有人到五十要懂得满足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告诫人们要懂得珍惜,要更加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做好该做的事情。清代,曾国藩曾经说:人生只要努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想,此意极为明了。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样一个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的那样,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身处这样的时代,知识分子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更强的责任、更大的担当。回望历史,古代知识分子尚有如此境界,我们今天更应进一步强化自我使命担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我们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我们建设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这是教师的历史责任,也是最根本的要求。教师必须传播党的思想、党的主张,传播时代声音,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决不允许传播任何与此相悖的思想言论。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刘少奇同志曾写过一篇著名文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号召广大共产党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锻炼党性,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今天,我们处在这样的新时代,要将自己融入一流大学的建设之中,同样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学者的修养。这也是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教风建设的重要问题。
所以,这里我想谈一下:论学者的修养。
要提升学者的修养,总的说来,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去要求自我、去完善自我。
首先,要有理想信念。我们的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承担着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这一伟大任务。理想信念是我们的育人之魂,为师之魂。每一位教师,必须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到有理想、有抱负,始终将自己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同时,每一位教师必须讲政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有理想信念的表率。
第二,要有道德情操。《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所以将此学问之道称为“大学”,就在于其是关于人的学问。这是最大的学问。培养人,离开道德情操就失去了为人的根基。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这就是人格的养成和人格教育。
第三,要有扎实知识。
古人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今人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先有十桶水。这都强调,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浅薄无知。”如果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教学中必然会捉襟见肘,穷于应对。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
我们要明白:学术为天下公器。学问是真功夫,是刻苦做出来的,而不是折腾出来的,从来都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没有扎实的知识,我们就会误人子弟。
第四,要有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教育是一门“仁者爱人”的事业。做好老师,就要有仁爱之心。教师的仁爱之心,不简单等同于父母爱子女,这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教育有爱才有魂,教育有爱才有希望。教育不能功利,更不能势利,教育是爱的事业,以爱育爱,就是教师要唤起学生爱的共鸣,最终教会学生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从而自觉与时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进程中。
如何提升学者的修养?第一,要善于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目的在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要改造客观世界,我们必须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统一的。客观形势是变化着的,主观世界不改造是不行的。实践永无止境,主观改造就要永不停止。教师所从事的是极其特殊的实践活动,主观改造尤其重要。党和人民寄予了我们新期望,我们就要有新追求。
第二,要时刻保持“慎独”和“自省”。“慎独”和“自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要义,这是人的修养境界。一个人,如果能经常做到自律、自戒,始终保持内省、内觉,就一定会达到应有的境界。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要求党员“慎独”和“自省”,学者要提升修养,同样不能离开此道。
第三,向榜样学习。古往今来,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学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一位真正的学者,必然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志在天下。这里,我举两方面的例子。一方面是西南联大一批著名教授的例子。我的导师李埏先生是西南联大的一名学生。据李先生讲,当时因正值战乱,办学条件极为艰苦,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都在昆明市区没有住房,而是住在远郊。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度住宜良岩泉寺,每周在西南联大有两次课。每次来授课,钱先生凌晨五点即起床,乘小火车到昆明北站,再换人力车到联大授课,从不迟到。傅斯年先生等人则住在今北郊龙头街,每次步行到联大上课,风雨无阻,从不缺课。李先生说,当时这些著名教授何以能做到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民族精神和力量,有一种学者的品质。另一方面的例子是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一位是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这位教授发表文章从来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次上课前,他都要重新准备和补充自己的讲义。在准备过程中,绝不允许外界干扰。对于陌生电话,从来不接,除非连续呼叫三次以上。一次,当他正准备讲义时,一个电话连续呼叫三次,他极不情愿地接起电话,对方说:我们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感谢您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所做的努力,决定授予您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听到这个消息,萨金特教授只是说:好的,谢谢!我还要准备讲义呢。半小时后,准备好讲义,吃完早餐,便赶去为学生上课。出门前,他平静地告诉妻子:亲爱的,我好像得了诺贝尔奖。另一位是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商学院的埃尔文·罗斯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打电话给他时,他正沐浴在加州的阳光里。接完电话,他只说道:好的,谢谢!便继续喝完杯中咖啡,开始工作。试想,我们能做到吗?这就是榜样。古人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确实应该向榜样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四、进一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建设一流大学,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流人才,这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在今天这个时代,教书育人面临许多新的情况,需要我们的教师进行新的思考。
第一,要思考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将学生引入知识和科学的殿堂。
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科学的殿堂。这个过程就是师生共同传授已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的过程。要当好引路人,首先自己要识路。要始终站在知识和科学的高峰,看得清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始终加强学习,自己都迷了路,那还怎么引路呢?其次,要注重教学生学习的方法,着力培养和引导学生自己找路,自己走路。这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有十碗水,始终走在知识和科学的前沿。
第二,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发展,这是导致社会发展不确定性的两大主要因素,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仅传授死的知识实在是适应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的人才培养的重点,应着力培养学生适应这种不确定性和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第三,要思考如何实现教学相长?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平等地看待学生,树立一种观念意识:我们都是学习者,我们都面临着共同提高的任务。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切忌照本宣科,而重在启发学生。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交流能力在当今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如何教书育人?大家比我更有经验,何况各人的学科专业不同,这里我主要讲几个关系,供大家参考。
(一)教书与育人
韩愈《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显然,传道要重于授业与解惑,是第一位的。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人是教育的真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18世纪的哲学家拉美特利说:“自然曾经创造了我们,使我们屈居于动物之下,以更加颂扬教育的一切奇迹。唯有教育才把我们提高到这个水平,并最终把我们置于动物之上。”育人主要是育思想、育品德、育人格。在《amjs澳金沙门151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我们提出要大力实施科研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这“四个育人”,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人格养成”的培养体系,就是强调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教书育人,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要下大力气研究和改进思政课教学,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将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全过程。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育人并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而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责,一定要将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身教与言教
为何教师要重“身教”?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是师长,教师就是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保持言行一致,做出表率,切忌言行不一。
我们要大力提倡教师与学生融合发展。首先,教师与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其次,教师除了上课之外,要有一定时间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师生一定要融通。通过融通,增进了解、理解,增进情感,不断增强教学相长的动力。再次,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特别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实践中来。我的体会,师生融合发展是今天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学习方式和创新方式的重要变化,值得大家重视。
“身教”要求我们教师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如何做有思考、有思想。要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反映出一种精神力量,反映出一种人格力量,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与科研
2005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高校教师应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文中我讲道:“在大学的教学中,没有科研是不行的;但是,以科研简单地代替教学,这种做法也是不妥的。”也就是说,对大学教育而言,教学与科研是一个有机整体。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院士在2016年出版的专著《心件:大学校长说教育》一书中强调:“教研合一”,指出那种将教学和科研分开,“可以说是对教学理念的污蔑”,并进一步说道:“一所大学,若不重视研究,缺乏研究成果,其教学就没有根底,写不出好的教科书,当然学术水准就难以提升。因此,港、台的高等教育界——或由此推知大陆的大学——若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准,须得端正心态,去除某些误解或过时的观念,先从了解教研的关系,致力推行教研合一的实践来调整‘心件’。更何况教学的内涵还包括了复杂的教学研究。”
所以,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我们不要人为地将其对立起来。要知道,如果我们科研水平上不去,没有以科学前沿知识教育和引导学生,我们就难以培养一流人才。当然,我们的科研不是单纯为科研而科研,我们应将最新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通。
(四)讲授与教材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为《如何看待教材》,文中我认为,可将教材分为四类,即基础性、指导性、参考性、资料性。各种教材不可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正确使用。但是,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教材,它都是相对固定的,而教师的讲授是灵活的,切忌照本宣科。要通过教师的讲授,让死的教材活起来。所以,教师的讲授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要理解教材。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不断学习与研究,要不断更新知识,将最新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和科学的殿堂。切忌一本教材和讲义用到底,多年讲授的内容都毫无变化,这样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
老师们,一流大学建设是全体云大人的梦想,我们要瞄准一流目标,学习先进,苦练内功,改革创新,特色发展,重点突破,争创一流。我相信,只要全体云大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实现早日把amjs澳金沙门151建设成为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一流大学这一云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