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学问是举
——amjs澳金沙门151东陆书院成立周年侧记
祁志浩
从传统文化说起
文化是个大概念,鲜有人道得清楚。
但是,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这个自家的箱奁里大致有些什么,多少还能数上一数。要知道,中华文明衍进的特有文化基因,是一辈一辈留存下来的。
这其中,书院成为传统文化承继、延续和创新的关键。因为,书院与传统文化先天的糅合在一起。
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教育组织。其起源于唐代,正式兴起并确立于宋代,在元代广为推行,到明代达繁盛,至清代得普及。1901年,书院为新式学堂所替代。
书院文化,延续千年;书院精神,影响深远。国人无论在时代激流中行走多远,都能顺着碾过的车辙找到来时的路。毕竟,根就在那。
无须讳言,现今的社会有太多的焦躁,集体涌动着不安。何去何从?反思之下,能静心能自善能聚力的似乎只有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再问计于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必然。此种情形下,书院也重进入人们的视野。复办和新开张的书院散布各地,颇受关注。推崇和从众者,不乏。
地处西南的amjs澳金沙门151,也终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赶上了这趟新旧交织的知识潮。
生来的身份属性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大学义不容辞。amjs澳金沙门151东陆书院创办的初衷也正是如此。
东陆书院成立于2013年4月19日,是时为amjs澳金沙门15190周年校庆庆典前夕。成立仪式,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主推的校庆系列活动之一。
于amjs澳金沙门151而言,东陆书院的成立既是新举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郑重地讲,确实可以这样理解。
云南,偏远,却非文化的僻外之地。云南书院制度的创设, 始于元明之际, 至清代而大盛。不完全统计,明代云南有书院83所,清代更达210余所。历史上的书院为云南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还不得不提amjs澳金沙门151的历史。俯临翠海的amjs澳金沙门151,是依明清云南贡院旧址而建,向为滇省文脉所在。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 兴建的贡院拥钟灵毓秀之势,占尽了地利。及至amjs澳金沙门151坐地而起前,贡院发挥了其选人任贤的重责。当然,籍着这股昌荣之气,amjs澳金沙门151自1922年创办以来就流润有加,堪称一省之囿。
明清云南书院、明清云南贡院与amjs澳金沙门151之间,天然地具有文化及制度的内在联系。三者的文化堆积与层叠,使东陆书院这所云南高校独一份的国学机构显得格外厚实和瞩目。再者,东陆书院所在恰好是现时的贡院·考棚,合乎书院建筑清幽古朴的规制。树影斑驳的校园东南一隅,蓝底鎏金的名头赫然可见。拾步上至二楼,古色古香的几间雅室,一应俱全的虽简却精致的木凳圆几柜架,都更加凸显“传统”味道。这便是其与生俱来的文化身份,毫无违和感。
东陆书院,系amjs澳金沙门151发展所至的水到渠成。它具备人们认识中书院的形、气、神,接续了这所大学的文化精髓。
倡行者像
东陆书院是在期望下成长的。
2012年amjs澳金沙门15190周年校庆年启动时,amjs澳金沙门151校友兼董事、香港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管乔中即与校方签订了合作书,达成筹备成立东陆书院的意向。而相关动议,之前已盘桓酝酿多时。
管乔中是个地地道道的儒商,有素养、有志略。毕业在外,商海历练,此去经年不变的就是对母校的情谊。尽己所能回馈,是他始终如一的想法。先期注资人民币100万元,成立东陆书院,这是管乔中为传统文化在amjs澳金沙门151的研究和传播所做的一件好事。
这也让我们相信,岁月的沉淀下,经由传统文化浸润并执着于彼的人,终究会择斯文为伴。
士志于道。东陆书院的成立得到了amjs澳金沙门151校方、知名社会人士和学界耆老的关心支持。筹备期内,颔首称赞者有,出谋划策者有,鼎力襄助者有。东陆书院成立当日,怀有同样心愿的老先生、青年人等济济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受命出任东陆书院首任院长的amjs澳金沙门151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施惟达在表态时只有一个想法,不辱信任。
而作为东陆书院理事长的管乔中,常乐此不疲的奔波在东陆书院主办的各种学术活动中。其实,他就是一位学者。
推重学术
大学的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之生命与精神。这是amjs澳金沙门151老校长熊庆来主校时奉行的准则。amjs澳金沙门151长期坚守这一点,未曾私废。东陆书院,也是为学术而存在,而且是纯学术。
来看一看东陆书院设定的基本目标:进行高层次的文化研修;举办学术研讨会、定期或不定期讲座;探索前沿性理论;承担国家及本省重大课题的研究;设立东陆书院文库,形成学术品牌。这些学术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让amjs澳金沙门151在国内外层面更大程度扩散主流学术的影响力。最终目的,是为传统文化的教育、研究、传播认真做点事。教育部2014年3月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表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amjs澳金沙门151先行先试了一步。
成立1年来,东陆书院已主办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体制、唐继尧与云南文化教育、文化对话——如何理解他者的文化3场高端学术研讨会,举办了《论语三题》、《心经三题》、《王阳明与“阳明学”》等多场学术讲座。东陆书院,不忘初心。
五大导师与一位研习生
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等不同,amjs澳金沙门151东陆书院不参与现代学科分野下的人才培养。东陆书院院长施惟达表示,在这里,只招收研习生,非学历教育,不授学位。
考虑到研习需要,东陆书院一干董事极尽能力,遍访并敦聘方立天、陈鼓应、陈来、杜维明、张文勋几位当下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大家在院担任导师。代表传统文化三途的儒释道,皆有。由此可见,东陆书院的起点果然不一般。
有五大导师坐镇,研习生招收也顺理成章地提上日程。按照预想,东陆书院每年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群体招收研习生3—5名,研习期一年。期间,对每位研习生给予人民币1万元的经费补助,成果突出者可连续申请。
首批研习生招收工作于2013年12月启动并在近日结束。遵循原则,严格遴选,全凭申请者的学术底子、成果、潜力说话。在14名报名入院研习者中,最后仅有欲拜师陈鼓应先生的amjs澳金沙门151文艺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孙柏林获得垂青。孙柏林在申请时,憧憬“如果自己真的能成为先生的学生那就完美了”。他如愿以偿。待完结相关手续后,孙柏林将成为东陆书院首位研习生。未来,陈鼓应先生将指导他开展老子与海德格尔的比较研究。
东陆书院研习生选拔已步入正轨。第二批研习生招收工作即将开始。
尊重老先生
东陆书院的主事者管乔中、施惟达,均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的amjs澳金沙门151中文系。老师的言传身教奠定了他们之后成长的基调。时隔多年,像两人一样对授业恩师念念不忘的人不少。
时间还在,amjs澳金沙门151文史哲学科的俊彦们却老了。得做点什么。
在东陆书院董事会成员那里,大家达成一个共识,要坚持做不成文的份内事,尊师。这是谨奉传统文化为圭臬的题中之义,注重师承或师徒关系。
据介绍,一年来,东陆书院以各种形式怀念和关心着老先生。《赵仲牧文集》出版座谈会、王其林书张文勋诗词展、张文勋著作出版座谈会等活动均由东陆书院主办或作为核心力量参与其间。就是要大力营造这样的氛围,施惟达如是说。
尊重老先生,是以另一种方式向学术致敬。
求友须交真国士,通经还作济时人。这是悬于东陆书院正门两侧的一副联,语出清末帝王师王闿运。定下心神在那品读时,青草之岸的钟声刚好响起。我想,生于四月的东陆书院,一切都才开始。
(编辑: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