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2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杨信彰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指导,并于12日上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教科书语篇中的知识呈现”的讲座。
杨信彰教授是全国外语界知名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文体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会长。杨教授一生致力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学和学术研究,著作等身。在语言学教学和研究之余,还参与编写和翻译了多部词典,其中包括《麦克米兰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5)、《牛津英汉双解语言学词典》(2006)等。
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徐志英教授和副院长王晋军教授主持,副院长骆洪教授、英语系领导和师生一起认真聆听了讲座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杨信彰教授先简要介绍了功能语言学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然后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成果为切入点,以地理、化学、历史等教科书为例,从语言学的角度,向大家详细介绍和解读了教材编写的科学规范、语言特点和知识呈现方式。如何让加拿大移民在学习英语这门新的语言的同时,又能理解教科书的学科内容,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杨教授通过研究得出,每个学科的教材,都有其特定学科的语言规律和知识呈现方式。因此,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还要了解所用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答疑、讨论环节,师生踊跃向杨信彰教授提问,杨教授耐心地一一为大家进行了解答。通过与杨教授的交流,师生们受益匪浅,深切地体会到做学问要有兴趣,方可得益;做学问要花功夫,持之以恒;做学问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最后,徐志英院长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语言既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蕴含安全价值的战略资源。作为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师生们要抓住机遇,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找准研究语料,这样才能进行有社会价值的学术研究。
外国语学院 供稿
(编辑:马竞欧)